- Dubbo的生产者需要配置dubbo service标签,这里面有几个核心参数要配置:
- Id名
- Interface 接口路径
- Ref 接口名
- Registry 注册zk上的地址
- Group分组
- Check 检查服务是否是可用的 默认check是true的,设置为true的话,默认服务在启动时,检查到不可用时会抛出异常,防止spring将服务加载进容器中,可以最快速的发现问题。。我们组的话在测试环境上一般会配置成false的
- Retries 超时尝试重连。Dubbo在超时后未配置的情况下,默认的重连次数是2次,我们的实际配置是0次
- Timeout,dubbo响应超时时间,这个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定,未设置的情况下默认是1000毫秒
- Dubbo的消费者需要配置dubbo reference标签,核心参数与生产端一致
- Dubbo默认是使用dubbo协议的,我们使用的也是dubbo协议,可以根据dubbo protocol标签来配置切换协议。
- 链接个数:单链接
- 链接方式:长连接
- 传输协议:TCP
- 传输方式:NIO异步传输
- Dubbo适用于请求入参数据较小的情况,对于文件、超大字符串不建议使用
- Dubbo的消费者数量是远大于提供者的,此时通过NIO保证稳定(单一长连接防止阻塞)
- Dubbo的通信过程
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了dubbo是采用socket长连接双工的模式来处理通信的,那从客户端发起请求,到远程服务端响应,这是一个异步的过程,这个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
- 首先,客户端发起dubbo调用请求,此时呢dubbo会根据内置机制生成一个唯一的识别标识id
- 将调用信息(接口名称、入参、接口方法)以及callback相应信息全部封装成一个Object对象
- 将id和object放进一个全局的concurrentHashMap(客户端和服务端都在用)中的put方法中
- 然后再把这个id和Object封装成一个conRequest类,使用IOsession.write(conRequest)异步发送出去
- 然后客户端发完请求以后,会使用callback方法的get方法试图去获取远程服务端的响应结果,此时先要通过synchronized获取锁,然后开始检查是否有响应结果,如果没有的话,就通过wait方法,先把锁释放掉,让线程继续去等待
- ===============客户端的活动暂时到这,接下来开始服务端的表演=============
- 服务端开始处理业务逻辑,处理完以后,把处理结果放进Object对象里的callback中,然后通过id找到concurrentHashmap,把结果put进去。同时将结果回传给客户端
- 客户端是专门有一个监听消息的线程,当他监听到有结果返回时,使用synchronized获取回调对象callback的锁(因为前面调用过wait(),那个线程已释放callback的锁了),再notifyAll(),唤醒前面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继续执行(callback的get()方法继续执行就能拿到调用结果了)。